非凡十年:中國的十個一包養價格維度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a756b6ee9de7.42776552.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電 題:非凡十年:中國的十個維度

新華社記者熊爭艷、王希、黃垚

2012年——2022年,行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中國人民書寫下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時代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一項項重點工程、一個個國之重器、一次次創新突破……新時代的偉大變革中,不同維度的獨特標識記錄下中國的非凡十年。

中國高度

  這是對夢想的攀登。

8848包養意思.86米!2020年5月27日,五星紅旗再次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頂。

成功登頂的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與珠峰大本營連包養一個月價錢線,實時傳播高清視頻畫面。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在珠穆朗瑪峰峰頂開展測量工作(2020年5月27日攝)。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

5G信號如何抵達世界之巔?

2020年4月,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出發,40名鋪設組成員肩扛傳輸光纜,帶著46頭牦牛組成的運輸隊,在冰川山路跋涉,運送近8噸的建設物資,完成特種傳輸光纜鋪設。

海拔6500米——4月30日下午,世界海拔最高的5G基站投入使包養甜心網用。加上此前在海拔5300米、5800米建成的基站,5G信號已實現包養網單次對珠峰北坡登山路線及峰頂的覆蓋。

  刷新高度的,不只是5G信號。

世界海拔最高的電氣化鐵路——拉林鐵路,穿行于雪域高原,最高海拔3650米;

世界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四川稻城亞丁機場,海拔4411米;

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車站——青藏鐵路唐古拉站,海拔5068米;

世界海拔最高的并網光伏電站——西藏羊易光伏電站,海拔4700米;

……

中國的發展達到嶄新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總量從53.9萬億元提升到114.4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6300美元提高到超過1.2萬美元,多年對世界經濟貢獻率超過30%。

追求、抵達、再出發,中國人向包養上攀登的腳步不會停歇。

中國速度

2021年,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在青島下線,中國繼續引領世界鐵路技術的突破;“九章”“祖沖之號”問世讓中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

這是在山東青島拍攝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無人機照片,2021年7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速度,折射科技實力的提升——

2021年12月10日,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正式刷新為“400”。37年、7年半、4年多、33個月,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4個“百次發射”所花費的時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不斷加快。

  速度,凝聚發展進步的動力——

光纖網絡接入帶寬實現從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數級增長,移動網絡實現從“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領”的跨越,實現全國行政村“村村通寬帶”……10年來,我國信息通信業實現迭代跨越,包養網ppt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

速度,彰顯社會制度的優勢——

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在10多天時間里拔地而起,包養站長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醫療資源和物資供應從緊缺向動態平衡的提升,第一時間研發出核酸檢測試劑盒……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次次快速出擊,體現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也是中國制度優勢的生動寫照。

中國跨度

  經過近300天的飛行、4億公里的奔赴,“天問一號”成功“落火”;

嫦娥四號首探月背,距地球約38萬公里;

這是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拍攝的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畫面(2020年12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甜心花園金立旺 攝

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運行于平均高度為517公里的太陽同包養網評價步軌道……

“探火”“奔月”“逐日”,跨越星球是我們從未停止的腳步。

  跨度,丈量著時間與空間,更記錄下新時代中國奮力前行的鏗鏘步伐。

放眼神州,以“跨越”實現“聯通”。一個個重大項目,跨越山川,跨越江海,讓流動的中國更顯活力。

伶仃洋上,總長約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宛若一條巨龍,一橋飛架三地。

天山之上,烏尉公路“咽喉”工程——全長22.1公里的天山勝利隧道正加緊施工。建成后,這條“雪域天路”將穿越天山,成為貫通南北疆的幸福之路。

放眼神州,以“創新”促進“跨越”。一個個高技術產品,成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注腳。

2022年9月,C919大型客機成功獲頒型號合格證,成為我國大飛機事業的重要里程碑。C919立項至今15年,攻克無數艱難險阻,見證中國航空工業的跨越。

這是在陜西省蒲城縣拍攝的C919大飛機的試飛機(2022年7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10年來,我國高技術產品質量更優。在一批中央企業攻關帶動下,中國高鐵、載人航天、北斗導航等大國重器成為國家新名片。

中國精度

2020年12月6日清晨,一份“宇宙快遞”正在交接。21秒內,一“抱”一“抓”,一次堪稱“教科書式”的交會對接,讓歷經千難萬險采集到的月球樣品一氣呵成踏上來地球的路。

“太空穿針”驚險浪漫,背后有百公里測量范圍內、測距精度達0.2米的微波雷臺灣包養網達保駕護航。

國之重器,累積于每一次對精度的追求。0.01毫米,這是極小徑銑刀的直徑,僅相當于八分之一頭發絲粗細;±0.06角秒,這是納米時柵的最高測量精度,相當于360度圓周內任意1度的六萬分之一,達到現有檢測儀器水平的極限。

致廣大而盡精微。

涉及9000多萬人的脫貧攻堅,需要前所未有的精準到人——近2000萬人次進村入戶,開展貧困人口動態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需要規模巨大的精準組織——戶戶有責任人,村村有幫扶隊;需要實事求是的精準施策——根據不同致貧原因實施“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翻開擘畫中國2021年到2025年發展的“十四五”規劃,“大”文件中卻有不少“細”安排: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下降10%,每千人口擁有注冊護士數提高到3.8人……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這是中國追夢路上的鮮明特色。

中國深度

  世界最深的實驗室在哪里?

四川涼山,錦屏山隧道中部,2400米地下,有一處安靜地點——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

這是位于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錦屏山隧道。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便在這隧道中部,上方是巍巍錦屏山(2014年12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建設深地實驗室,曾是發達國家的專利。本世紀初,錦屏大河灣建起兩座水電站,后來隧道貫通。正在尋找暗物質研究場地的清華大學,聯系到國投集團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希望利用隧道開展研究。僅用一年半時間,實驗室建成。

與國際其他的地下實驗室相比,這座實驗室巖石覆蓋最深、宇宙線通量最小、可用空間大,正助力我國在暗物質和天體物理研究領域進入全球第一方陣。

在這里,中國高校取得近30項暗物質研究成果;世界最強流深地核天體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測量靈敏度、統計精度、曝光包養網單次量等均在國際領先。

中國不斷向未知的空間開拓,向科技的極限求索,挺進深海、進軍深地、探索深空——

深海——2020年,我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地球第四極”馬里亞納海溝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2021年,我國首個自營勘探開發的1500米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投產,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邁向“超深水”。

深井——2022年,塔里木盆地,中國石油首口超9000米的深井鳴笛開鉆,標志中國石油超深井鉆井能力更進一步。

深空——“中國天眼”,把中國空間測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軌道延伸至太陽系外緣;由佳木斯深空測控站、喀什深空測控站、阿根廷深空測控站組成的中國深空測控網,測控覆蓋率達90%以上。

中國力度

金沙江上,白鶴灘水電站,一座拱形大壩橫亙在高聳的山谷間,承受1650萬噸的最大水推力。

  這是白鶴灘水電站(無人機照片,2022年5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將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送入太空。這個被稱為“胖五”的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起飛重量約85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5噸級。

湖南株洲,單機功率28800千瓦、牽引力2280千牛的“神24”電力機車,能在12‰的坡道上牽引1萬噸貨物列車……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動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10年來,我國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各包養網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包養網決定性作用,讓各類市場主體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間去發展經濟、創造財富。我國市場主體總數突破1.6億戶,帶動就業近3億人,成為經濟發展動力源。

從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到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一系列制度創新催生巨大內生動力。從司法體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到改革完善住房制度、醫藥衛生體制,一批批改革實招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增進人民福祉。

在開放中創造機遇,在合作中破解難題: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施行,取消外資逐案審批制;授權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外商投資企業注冊登記,通關便包養金額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構建廣交會、進博會、服貿會等經貿平臺……中國以開放姿態擁抱世界,激活自身發展的澎湃包養感情春潮,為全球經濟注入強大動能。

中國厚度

黑土地,被稱為“耕地中的大熊貓”,在自然條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層需要200年至400年。近年,我國東北地區正在進行黑土地“保衛戰”,通過推廣農業科技等措施,夯實“大國糧倉”根基。以黑土面積最大的黑龍江省為例,根據包養留言板多年監測數據,黑土區旱地平均耕層厚度由19.8厘米加深到23.3厘米。

包養是黑龍江省海倫市前進鎮光榮村已完成播種的黑土耕地(無人機照片,2022年5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底子厚,底氣才能足。土地如此,發展亦然。

今日中國,正在厚植創新的基礎。包養甜心網10年來,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1.03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79萬億元,其中基礎研究經費的增長曲線迅速上揚,2021年為1817億元,年均增長15.4%。

今日中國,正在傳承創新厚重的文化。10年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成果豐碩;《復興文庫》《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出版,熔古鑄今、激活經典;博物館熱、文物熱、非遺熱紛紛興起,國潮國風成為新時尚……

今日中國,正在打造雄厚的實力。我國建成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包養女人業體系,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使我國實體經濟底盤更穩、產業升級根基更牢,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我國建成全球最大的5G網、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網絡零售市場。

厚積薄發,才能走得更遠。中國人將繼續踔厲奮發、腳踏實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更為雄厚的物質基礎。

中國密度

今年,一款新的動力電池在中國問世,能量密度達到255瓦時/千克,可實現整車1000公里續航。

2012年至2021年,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40.85%,國土經濟密度明顯提高。

  小到電池能量密度,大到國土經濟密度,提升意味著什么?

簡言之,質量高了,含金量高了。

所謂“寸土寸金”,今天的中國,各地各部門、各行各業不斷探索,讓“寸土產出更多的金”。

“密度”提升,從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入手。“用最少的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包養app社會效益”,已成為中國人的包養網評價普遍共識和努力方向。與2012年相比,2021年我國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水耗強度分別下降26.4%、34.4%、45%,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約58%。

這是中鐵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柳州貨運中心的新能源汽車停放場(無人機照片,2022年9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愛包養林 攝

“密度”提升,關鍵在于創新能力。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1位,比2012年躍升23位,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無論是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新產業,還是布局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等新賽道,都是各地切實轉變發展方式、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注解。

“密度”提升,需要產業提質增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突破了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技術,建立了上下游貫通的完整產業體系。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7年世界第一。借助新能源賽道,中國汽車產業“換道超車”的愿望正走向現實。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