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綠護綠,林海生金_去九宮格交流中國網


十年前,油鋸一響,黃金萬兩;現在,不砍一棵樹,照樣能致富。2014年4月1日,伴隨著伐木工人最后一聲伐木號子,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數萬名林業工人“掛鋸停斧”,由“砍樹人”轉為“看樹人”。

十年間,黑龍江林區兒女在筑牢北疆生態安全屏障的同時,謀劃新出路,闖出一片生態興、產業旺、生活美的新天地。

近日,記者深入龍江森工集團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探訪這里停伐十年來的綠色之變。

造林撫育,鳥獸齊歡

處理砧木、挑選接穗、切削楔面……走進大海林林業局的梨樹溝苗圃,十幾名嫁接技術人員正兩人一組嫻熟地進行紅松嫁接工作。

“首先,拔掉砧木頂芽松針后,平整斷頭再劈開。然后,選擇匹配的接穗,并將生長兩年的芽去掉,削成楔形。最后,插入接穗,保證一側韌皮對齊,再纏緊塑料條,一棵紅松就嫁接好了!”紅松嫁接隊隊長段桂波向記者展示嫁接紅松的技術要領。

“嫁接后的紅松苗木成活率大大提高,抗病蟲害能力也增強了。一般情況下,紅松苗需要17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達到結果期,而嫁接后7年左右就能結果。”正在現場跟班作業的苗圃副主任李遠光接過話茬,介紹起紅松嫁接的優點。

自5月6日以來,大海林林業局抓住紅松樹液流動旺盛的嫁接黃教學場地金期,組織嫁接技術人員對梨樹溝、紅星、新林3個苗圃內的6萬多株紅松營養杯苗進行嫁接作業。

“近些年,我們在常規植樹的同時小樹屋,推廣使用嫁接技術,林區實現了森林面積、蓄積量和覆蓋率的‘三增長’!”大海林林業局有限公司森林經營管理部部長張振鋒說。

培育森林時,人們常說“三分種,七分管”。這“七分管”就是撫育,而在撫育的過程中,防治病蟲害是極其重要的一項工作。

為了提高紅松果林病蟲害防治質量和效果,大海林林業局邀請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副教授景天忠進行技術指導。

“紅松是生態效益極高的樹種,但是病蟲害始終是紅松林健康成長的最大障礙……”在紅星經營所158林班和長汀經營所33林班紅松果林基地,景天忠對病蟲害球果進行取樣分析,就最佳飛防時間提出建議,并就藥劑的選擇、配比及防治后的監測等進行了講解。

林業工作總站副站長朱麗娜說,大海林林業局與東北林業大學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開展聯合攻關,高校幫助林區解決了森小樹屋林撫育中遇到的眾多技術難題。

除了防治病蟲害,森林分享撫育還有一件大事:防火。

作為戰斗在一線22年的森林防火“老兵”,森林消防大隊副隊長竇傳國說:“20年前防火主要靠巡護員和瞭望塔進行監測,最好的滅火裝備是風力滅火機,但現在可不一樣了!就在咱們講話的同時,無人機機隊正在林間巡邏……”

目前,大海林林業局擁有2架中型多旋翼無人機、23架小型多旋翼無人機。每年春秋兩個防火期,這些無人機都會進行日常飛行巡護。

天氣漸暖,候鳥北歸。

樹多了、草密了,空氣更新鮮了,動物們更喜歡回來了。

蜿蜒的山路、蒼勁的森林、起伏的遠山,構成一幅壯闊的唯美畫卷。沿著海浪河一路向東,汽車駛入了雪鄉國家森林公園,耳邊不時傳來白額雁的啼叫。

今年65歲的攝影愛好者孫強烈曾是大海林林業局的一名伐木工人,退休后持續追蹤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中華秋沙鴨。去年他曾在林區連續蹲守53天,目送約150只中華秋沙鴨振翅南遷。

中華秋沙鴨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對生態環境要求極高,被人們稱為“生態試紙”。

“停伐之前,中華秋沙鴨非常罕見。現在林區里不僅能見到中華秋沙鴨,而且數量不斷增加。”孫強烈說,從最初僅有3只到十多只,再到現在的100多只,反映出林區的生態越來越好。

據粗略統計,目前林區內的獸類有45種,鳥類有243種,除了東北虎、中華秋沙鴨、東方白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還有黑熊、黃喉貂、蒼鷹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綠色發展,錢袋更鼓

夏有涼風冬有雪,捧出綠色就醉人。

在大海林林業局的茂密山林里,蕨菜、猴腿菜、刺嫩芽等各類山野菜爭相頂破土層,散發出陣陣清香。

“今天咱們去西二號,主要采蟄麻子和刺五加葉,天氣挺好,爭取多采一點兒……”清晨6時30分,柳河林場黨支部書記于鑫在場部院內安排當天的采摘任務。

山野菜餡速凍水餃是柳河林場確立的“一場一品”項目。為抓住山野菜采時租摘的黃金期,每天有20多位工作人員集中上山采摘,然后進行焯水、塑封、裝袋、冷凍,今年預計采集儲存3000多斤山野菜。

渴了就喝一口山泉水,累了就靠著大樹休息一會兒。不到一個小時,林場職工周兆明的挎兜里就裝滿了山野菜。來不及擦拭額頭上細密的汗珠,周兆明向著更遠的山林里走去……

“水溫98攝氏度,開始焯菜。”

在距離柳河林場40公里外的雪韻閣酒店內,三口盛滿熱水的大鍋沸騰著將山野菜焯水至斷生。20多名酒店員工將剛剛送過來的山野菜分揀、焯水、投涼、稱重、裝袋、塑封后,陸續送往冷庫。

蟄麻子燉土豆、涼拌山花菜、刺嫩芽炒雞蛋……20余種山野菜佳肴將陸續“走”上游客的餐桌。

“為了給游客帶來健康、美味的森林食品,大家起早貪黑地采摘加工,目前已完成1.6萬斤,剩余2.7萬斤山野菜預計在12天內全部完成。”雪韻閣酒店經理劉志強說。

7月是“春木耳”的采摘旺季。邁入新林林場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滿眼都是排列整齊的菌袋,一簇簇木耳猶如朵朵“黑牡丹”,長勢喜人。

“今年種了11萬袋木耳,預計收入10多萬元!”林場職工張慶林一邊忙著將剛采摘下來的黑木耳運出菌地,一邊開心地說,林場地處深山區,早晚溫差大,木耳生長周期較長,加上海浪河源頭無污染河水的灌溉,造就了肉質厚實、色澤黑亮、口感脆滑的良好品質。

冬季的大海林林業局則是另一番景象。北風吹過,浮雪飄散,如煙似霧,一個又一個潔白的蘑菇屋矗立在雪鄉景區里,漫山遍野的霧凇更是美不勝收。“雪蘑菇”“雪蛋糕”等獨特雪景引來游客連連驚嘆:東北的雪竟如此夢幻多姿!

今年67歲的樊兆義已經在這里生活了40多年,也是雪鄉景區第一批民宿的經營者。“以前我是一名一線的伐木工時租空間人,主要負責運輸和調度。退休后和老伴專心經營民宿,親歷并見證了大海林林業局‘林轉游’的巨大變遷。”

“這幾年每逢冰雪季游客就爆滿。”樊兆義一提起現在的經營狀況,臉上滿是笑意。

“以前伐木的時候,爬冰臥雪,風餐露宿,還掙不了多少錢。現在干半年歇半年,在室內凍不著,掙得還多!”樊兆義說。

背靠著這么一座“金山銀山”,樊兆義對未來充滿希望:“隨著雪鄉名氣越來越大,游客肯定會越來越多,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一定會更加紅火。”

大海林林業局發揮“夏無三日晴,冬雪漫林間”的奇特小氣候優勢,成功闖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生態宜居,生活更美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

每年春天,冰封了一冬的海浪河面開始融化。過去,以海浪河為來源的林區群眾用水會變得渾濁,吃水問題經常困擾著周邊群眾。

“現在的自來水可清啦,一點也不發黃,根本沒有受到初春開河的影響,而且再也不會一停電就停水了。”提起今年的供水,家住長興小區的劉大姐一個勁地叫好。

取水、加藥、攪拌、沉淀、監測……走進自來水供應站的化驗室,化驗員孫秋穎正在進行當天第五次原水和出廠水的濁度檢測。

“自2022年8月起,我們全面啟動了提標改造工程,邀請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學院市政工程系的專家們提出改造方案并進行現場指導。歷經8個月的升級改造,自來水供應實現了制水工藝提升、排污系統自動化、排泥系統自動化和科學精準給藥自動化,供水完全達到了優質飲用水標準。”提起自來水改造工程,副站長溫泉打開了話匣子會議室出租,現在每隔1小時就做一次水質化驗,讓放心水潤澤千家萬戶。

一條500多米高低錯落、色彩靈動的“景觀街”是紅旗林場今年綠化后的一大亮點。沿街而行,滿樹盛開的粉紅色鉆石海棠與金色的金葉榆、淡粉的榆葉梅、翠綠的云球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今年以來,我們林場致力于打造‘高中低’立體化綠化,顏色上將‘紅黃綠’結合。”紅旗林場營林技術員王春勝看著親手設計、栽植講座的綠化樹已初具雛形,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截至目前,大海林林業局共計栽植喬木17808株,灌木5009株叢,綠籬1531延長米,藤本植物16300株,“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綠化格局逐步形成。

“以前,我們都是把垃圾倒在路邊的垃圾箱里,一刮起風來,塑料袋滿天飛,很不美觀。現在,每天都有人上門收垃圾。”柳河林場居民張師傅說起如今的場區環境,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早晨清掃車、灑水車清理路面,街道上特別干凈,現在的生活很舒適……”今年65歲的林區居民劉蘭,正坐在小區新安裝的座椅上曬太陽,聊起如今整潔的生活環境連連夸贊。

清垃圾、換院墻、做綠化,大海林林業局深入實施林區環境整治工程,全面提升綠化美化水平,為人們營造生態宜居、四季皆美的生活空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