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赤壁市中伙展鎮安豐村拍攝的田淑嫻(2025年2月7日攝)。
全國人年夜代表田淑嫻是湖北赤壁市嫻子生態種養殖專門研究一起配合社理事長,農學碩士出生的她應用本身所學,多年來努力于用科技輔助同鄉們增收致富。
她安身專門研究上風,不竭在農田信息化改革方面摸索測驗考試,經由過程迷信精緻的治理讓地盤取得更多收益。此外,她拓寬“種養聯合”的新思緒,憑仗“稻蝦鴨”的共作生孩子形式,和同鄉們包養網一路進一個步驟實行“蝦稻鱔”種養形式,并挨家挨戶供給專門研究領導和輔助。
興農一線,科技是要害。田淑嫻在田間建起了生態農業試驗室、微生物培育室、水包養質檢測室,同時建成裝備多光譜無人機監測、植保無人機噴施農業微生物的“稻蝦鴨”生態養殖示范基地。在多年治理基地的實行基本上,她倡議成立養殖專門研究一起配合社,扶植起古代農業辦事中間,率領村平易近一路成長古代科技農業。
2025年全國兩會,田淑嫻追蹤關心秸稈離田綜合應用、支撐晉陞農業數字化程度等議題。返鄉近十年,在團隊的配合盡力下,村里種養任務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她盼望相干部分持續激勵支撐種養聯合形式,增進農業綠色低碳成長。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 1 2包養平臺推舉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